来源:高度见闻
新冠疫情以来,经济不景气、人们生活压力大、生活常态被改变,一些西方国家社会矛盾激化,歧视华裔的现象开始加剧。加拿大和美国华社都有“排华”的惨痛记忆。面对新时期的新排斥,警惕、愤怒、担忧,种种情绪在华人中弥漫,也引发不少反思。其中最直接的反思是——为什么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华社仍会被歧视?对这个复杂的问题,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个答案,但不可或缺的是必须从历史中找答案。因为不了解历史,便无从理解现实。

人民出版社于2013年推出的《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本文简称“移民史”)便是一本了解加拿大华社前世今生的必读书。这本由已故的黎全恩教授、加拿大著名媒体人丁果、作家贾葆蘅通力合作而成的著作,对加拿大华社做了系统、全景、博物馆式的记述,史料充分,分析深刻,视角丰富,观点鲜明,令当代加拿大华人大获启发,利于社区反思。

壹:RISE
加拿大历史上排华浪潮兴起的两个主要原因是白人对华人的种族歧视及白人对华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排斥。而无论是种族歧视还是“黄祸论”的挑起和强化,都与主流媒体的推波助澜分不开。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舆论的煽风点火、不断助推,加拿大的排华史也许是另一个版本。
淘金潮开始之后,随着华人抵达卑诗省人数的增多,白人对华人的关注也随之增加。最初,媒体的报道便以排斥性的不理解的眼光出现,比如移民史所引用的1859年的报道中,将华人用扁担挑着行李描述为“这种把自己当成驮东西的牲畜的中国方式”。白人对华人这类主观的否定,除了人性的天然排外,还与当时中国的状况分不开。如移民史所论,“在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国领先了将近18个世纪,但是,鸦片战争之后,世界对中国的眼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积贫积弱的时候,正是西方工业革命发展的上升期,落后与先进的落差,影响了西方民众对中国人的观察视角。”

1870年加拿大一份出版物刊登辱华漫画
在华人加入淘金大军后,劳动力市场的矛盾愈演愈烈。白人打华人、虐待华人、枪杀华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但是媒体或者轻描淡写,或者歪曲事实,不做公正的报道。

1871年,卑诗省加入联邦,中国劳工问题成了省的政治问题。媒体开始了排华狂欢。如移民史所引《域多利殖民地报》,“一方面承认纳税人有选举权,一方面又说华人例外”。1879年,该报发表一幅漫画,“一个身材高大、身穿西服的白人,他左手插在裤兜里,右手从后面抓住一个杏眼的中国人的辫子,很明显是正在把他从他的乘龙洗衣店送上被告席。”漫画所配的文字中对于排华的解释是“你和我们不一样,你不能喝威士忌,不会谈论政治,不会投票。”漫画作者还想提醒读者,“中国人穿着完全不同的服装,只会说蹩脚的英语。”白人社会在剥夺华人投票权的同时,又以华人不投票为由而排斥华人。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当时许多华人确实没有认识到投票的重要意义,而未去充分争取,或者轻易放弃了到手的投票权。

华人开办的一家杂货铺,摄于十九世纪末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更多西人的报刊上,华人们都是被嘲笑、被愚弄的对象。他们被画成呲牙小眼、拖着长辫子的模样,一个个枯黄干瘦的脸上,千人一样地被画成布满密密麻麻的皱纹。他们眼睛浑浊、黯淡无光,一幅愚昧及还没有走进文明的形象。”移民史的这段记述是当时及后来很长时间内,西方媒体对华人的描写,也影响到西方民众对华人的评判,形成了华人的刻板印象。因为,许多白人并没有亲见华人或者有近距离接触,他们对华人的理解大多从媒体而来。媒体说坏,他们就会有“坏印象”;反之亦然。这也就是媒体的影响力的体现。

早期华人移民家庭的小孩
在主流媒体长达几十年的千篇一律的负面报道中,华人被描述为“华工促使白人工资下降,华人吸毒、偷盗、赌博、不讲卫生、传染疾病、不容易被教化”,“指责华人对社区没有贡献、总想赚钱后返回中国、没有正义之心、是野蛮落后的民族”,还不断警告民众,“让更多的华人进入加拿大,只会败坏这个国家”。
媒体放大华人的每一个缺点,歪曲事实,挑动白人对华人的仇恨。“在反华舆论的影响下,反华思潮越演越烈,并酿成血腥的排华事件。这种状况由卑诗省发展到全加拿大,由分散的、小规模的,发展成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排华运动。”移民史的这段总结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反华舆论在排华运动中的主导作用。而对于身处信息泛滥的当下的我们而言,更不能忽视舆论的力量。现在,不止是主流媒体有力量,自媒体的信息一旦被广泛传播,力量更强大。
贰:RISE
时至今日,排华浪潮虽然已经过去,但是种族歧视仍然存在,媒体的舆论导向也仍暗流涌动。如某些主流媒体记者随意为华人社区扣帽子,称华人洗黑钱、倒卖房屋、都是潜在的间谍、是第五纵队等等,手段如同百年前污蔑华人时同样卑劣,不做调查、以偏概全、肆意放大缺点、混淆视听,将记者自己的偏见或一些政治目的包装在“新闻报道”中,误导对华人不了解或者本身就有偏见的其他族裔读者,以形成对华人不利的社会氛围。

摄于1884年的照片纪录下华人劳工辛苦建筑太平洋铁路
因此,为了防止“排华浪潮”再起,华人对任何危害华社的谣言、不实信息都必须警醒,而非天真地以为“他们说说就算了”;更不能认为支持排华舆论、成为排华记者的“朋友”,或者自认为不属于“华人”,自己就能安全——回溯历史,排华浪潮兴起之后,没有任何华人能躲过劫难——在加拿大,不同于性别选择,华人是一个天然的族裔身份,不是依赖内心感知能决定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未完,明天接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