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拜登忠诚的反对派”福克斯电视台名嘴向拜登开火,遭军方合力攻击

来源:美国那些事儿

昨天(3月13日)拜登在新冠病毒封锁周年纪念日发表了他上任后的第1篇演讲,吹嘘了他取得1.9万亿纾困案的伟大胜利,尽管这个伟大胜利是没有一个共和党人投票支持的完全党派路线的法案;尽管这个号称纾困金法案的法案只有9%的钱用在了新冠的纾困金上,其余的钱都是填补民主党州政府(因为新冠疫情封锁或者腐败而出现)巨大赤字的“猪肉桶”法案;尽管站在他演讲周围的没有一个共和党人;尽管几乎没有人愿意花20分钟的时间,到白宫的油管频道上看痴呆拜登的迟缓步伐和语无伦次;尽管他的视频点踩总是点赞的数倍。


拜登悲观的演讲一点也不鼓舞人心,倒是和他之前在和川普大选辩论时反复强调的“dark winter”(黑暗的冬天)相呼应,虽然已经是春天了,瞌睡虫乔的身体还在冬眠。

他在川普问题上撒谎。他反复提到疫苗,却从不提及疫苗是川普任内“神速计划”的卓越成就。当然了,他怎么会提呢?毕竟,他几天前还公开向媒体表示,他入主白宫之前还没有疫苗呢,即使当时还是候选人的他和他夫人吉尔当着全世界观众的面打了疫苗。


拜登还在演讲中威胁美国人,如果不戴口罩,不保持社交距离,就无限期的封锁。

拜登实际上还认为他有权力告诉美国人,可以和谁一起过国庆节。拜登说,"如果我们尽到自己的责任......在7月4日之前,你、你的家人和朋友很有可能在你的后院或你的社区里聚在一起,进行野炊或烧烤,庆祝独立日......小团体将能够聚在一起。"但随后拜登威胁说,如果"我们不保持警惕",就会把这一切拿走。福克斯新闻主持人卡尔森对拜登进行了抨击。


卡尔森说,”拜登的计划基本上就是疫苗,疫苗和更多的疫苗。拜登说到五月,疫苗的数量足够每美国人使用。只要人们打上一针,生活就能恢复正常,完全没有顾及不想打疫苗的人。拜登还说,肯定要戴口罩,听福奇博士的话,才有可能和人们喜欢的人在7月4日小聚。注意,仅仅是有可能。如果不听话,可能要取消国庆聚会。“


卡尔森质问说,“拜登你在跟谁说话?美国人是自由的人,美国是自由的国家。你怎么敢告诉我们可以和谁一起过国庆节?


作为上周公开宣称要成为“拜登忠诚的反对派”(语出福克斯CE兰克拉·默多克Lachlan Murdoch,媒体大亨鲁比克·默多克之长子)的福克斯新闻的名嘴塔克·卡尔森,近日还嘲笑里军方和拜登的重要新计划:为驾驶军用飞机的孕妇提供"孕妇飞行服",卡尔森在福克斯新闻进行了长达十分钟的生猛反击。

为此,昨天美国军方领导人对他们最新的敌人卡尔森进行了协调攻击。


美国太空司令部高级参谋长斯托克(Scott H. Stalker)在推特上对卡尔森进行了抨击,他在视频中表示,卡尔森有权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他没在美军中服役一天。我在美军28年,有20年在海军陆战队和战斗行动中,还是听听我的说法吧。


斯托克认为,搞孕妇飞行服是医疗专业人员,指挥官和文职领导层作出的,以便让女飞行员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们休养生息,在短时间内重返健康,准备作战。斯托克补充说,这说明美军重视女性,重视家庭。


昨晚卡尔森做出了回应,卡尔森认为,相对于更重要的美国面临的实际威胁,自由派斗士认为关注怀孕飞行员的飞行服更重要,卡尔森拒绝向这些自由派道歉。


卡尔森表示,“今天国防部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协调一致的公关攻势,对我发起了敌对言论。穿着军装就上了社交媒体的视频,国防部甚至发布了攻击福克斯的新闻稿,五角大楼新闻发言人也说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是在诽谤。我这个福克斯新闻主持人秒变敌对的外国势力。我们怀疑这一次他们可能真的会赢,他们有人力优势,今天他们出了很多录像带,怎么也要花大半天功夫。“


卡尔森问道,“五角大楼什么时候开始对国内新闻媒体采取行动宣战了?我不记得有过这种事,这是一个大问题。这很让人担心,公共防卫部门从来没有如此积极或公开的参与政治。”


卡尔森表示,“几百年来,美军在民主制度下一直自觉的不搞党派,如果军队成为特定政党的军队,后果是可怕的,全球这样的例子很多。但是现在的防长奥斯汀是公开的搞政治,在上任第一天,奥斯汀让整个美军提交政治纯度测试,20年来有任何极端行为记录的都被开除了。”


卡尔森提醒听众,五角大楼现在是两倍的专注于控制美国自己的公民,而不是在控制塔利班,“今晚有2500名美军驻扎在阿富汗,防止喀布尔被极端分子攻陷。今晚同时也有5000名美军驻扎在华盛顿,目的是防止在上次选举中投票给川普的国内极端主义分子。


卡尔森评论说,国防部专注于美军政治纯度,孕妇飞行服,变性手术费用,白人至上主义,国内恐怖分子,然而来自外部的最大威胁却继续被忽视。每个诚实的人都知道。如果一旦海外战事发生,或者其它可能发生的事情出现,五角大楼到底会怎么做?美军还能打赢一场真正的战争吗?这些都是重要的问题。


卡尔森认为,推广孕妇飞行服不是拜登的职责,也不是美军的重点,而拜登目前承诺用强烈的目的和使命感来真正改变美军的文化和习惯,会给美军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是在废掉美国军队。


卡尔森提醒说,“美军的存在是为了打赢战争,这是美军的唯一目的。美军是军队,不是非政府组织,不是实现公平的工具,不是社会实验室,也不是帮助就业的机构。让人们觉得自己被重视和被包容是件好事,但这不应该是美军的重点,如果美军把重点放在左派提倡的所谓公平议程上,美军的军队功能就完了。”

卡尔森在视频中指出,美军是美国最后一个大规模的职能机构,也是最后一个大多数人都信任和尊重的机构,也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机构。军队完了,国家也就不保了。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对文章内容概不负责。 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因为讲起前辈华人们太平洋铁路完工后的艰难境遇而说起穆斯乔的华人博物馆,又说起了现居穆斯乔的华人企业家们以及穆斯乔的城市,有点走题了。其实,也未有走题,因为谈论大历史非我所长,也非我所想。我之所以去学习华人移民史,正是希望从历史的脉络中,找出当下的我们应该如何写好我们的历史,因为,不远的未来,我们今天的故事就成为历史。而且,从也一个小小的侧面,因为真实,或许是最靠近未来的地方。

1947年5月,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取消排华法


之所以将恶法取消,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五六百名华人在加拿大陆海空军中的英勇表现;二是华人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抗争和社群积极参与慈善公益的优良表现;三是二战后,当时与加拿大有着邦交关系的国民政府,也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三位作者将1947-1966标记为选择入境时期,开始的数年,主要是以香港人为移民的主流,一直持续到中加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1971年以后,因为大陆直接来加拿大的移民之路打通了。


战后20多年的时间里,华人进入白领行业的人数可以占到百分之三四十的比例,涉及了几乎所有的技术职业范畴,也有一些华人成为大公司的高管,并开始涉足加拿大的公共服务。


这一时期,因为排华的大背景已经消失,经商的环境大为改善,华人移民数量增加,并向唐人街以外的地区扩展,华人社区的商人阶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或者说,1947-1966年的20年间,是华人作为加拿大少数族裔的重要一支,真正快速发展的起始阶段,为华人融入和进入加拿大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其时,雷氏家族企业就是在这一时期,通过收购卑诗省IGA超市和伦敦药房(Lodon Drugs)而声名鹊起,如今是卑诗省第二大非上市公司。

雷学溢集团及伦敦药房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雷震瀛先生


当然,这一时期,也是诸地唐人街没落的时间,日益恶化的治安和环境,使唐人街被视为脏乱差甚至是罪恶的渊源,也促使了不少华人离开,搬到较安全的地方去了。


此时,新的唐人街出现了。它既不是华人集居的住宅区,也没有诸多华人的桥社侨团,而是大城市中新兴起来的华人商业街。

加拿大第一位华人国会议员——郑天华


1957年6月10日,加拿大联邦选举投票日,加拿大出生、参加过二战,后获得律师牌照的郑天华当选为国会议员,使加拿大国会中,首次出现了华人面孔。这一事件使加拿大华人移民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意味着华人开始步入了加拿大政坛。

加拿大首位华裔市长吴荣添


这一时期,先后有数位华人当选为市议会议员,其中一名叫做吴荣添(Peter Wing)的华人,当选为锦碌市的市长,成为加拿大第一位华裔市长。


1966年以后的华人移民史,丁果先生说《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966-2001)将于2021年完成。我就不去再往后讲了,其实,因为我们也知道的差不多了。中国大陆从1966年开始的文革,基本上也就停了移民这事,能来的基本上都是转道香港而来。

资深媒体人丁果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最早的就是公派和自费留学生,再之后就是技术移民大量涌入,进入到21世纪,加拿大投资移民政策出台,中国大陆移民一下子呈现爆发式增长。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实现了令世人瞠目结舌的快速发展。中国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文化软实力,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加拿大的华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呼吁和呐喊,通过几代人的奉献和努力,终于迎来了2006年6月22日这一历史性时刻。


在首都渥太华国会山庄,时任保守党政府总理哈珀正式就1885年加国针对华裔设立的人头税,以及1923年制定的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表达“毫无保留的道歉”。不少人热泪盈眶,百年的冤屈,终于得到平反,怎么能不让加拿大的数百万华人激动万分呢。


中国人越来越多的赢得了加拿大人的尊重,不仅仅是凭借中国日益增强的实力,中国文化的魅力也让加拿大人看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不过,这样的尊重并不牢固,存在东西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也受中国日益强化的意识形态的影响。


新一代加拿大华人移民,虽然较之先辈富裕了太多,但是观点却依然延续着华人的思维和作派。加拿大社会的多元文化价值观虽然已经成为绝对的社会主流,但是面临华为孟公主的事件以及新冠疫情“中国病毒论”的时候,身居加拿大的华人又开始面临尘嚣不止的无端指责和歧视言行的挑战。


阅读《加拿大华人华侨移民史》,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一方面为先辈们的苦难而痛心疾首,一方面也为他们付出的勤劳、汗水和努力而感动,感叹时至今日,港台华裔的后代们与当地社会的融入渐入佳境,但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族裔虽然身价上与百年前甚至改革开放前不可同日而语,但思想却仍然带着深深的烙印,比如不投票、远离政治、淡漠慈善公益,中国文化常常被用来粉饰嘴上的功夫,真正去做的少之又少,而且不带功利的更少。


今年10月份,加拿大卑诗省省选之后,始终致力于推动华人参政议政的著名时评人丁果先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在卑诗省参政议政从”花瓶参政”提升到“实力参政”的时候,大陆社群却鲜少有候选人站出来参选,或者“选而胜之”?


丁果先生综合各方意见总结了如下六点:


一是大陆第一代移民,普遍缺乏公民意识,没有所谓服务社区的主观愿望,更不用说经验。


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有钱”成了最为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和成功的标准,一切向钱看,参政议政、服务社会之类的东西进不了他们的视野。


事实上,如今的省议员,年薪超过16万加元,如果加上厅长津贴等,就有20万加元左右。如果做满两届,就有不菲的养老金,退出政坛后也容易找到高薪职位。


三是在大陆移民家庭,政客(或者政治家)不是一个职业的选项,且是一个贬义或者不稳定的概念,大陆移民家庭在孩子教育的优先秩序上,对“热爱公益事业”的关注,远远低于对他们学术成绩的关注,这就导致第二代、第三代也鲜有人站出来参政,难以出现像陈苇蓁、康安礼、马博文这样的年轻人。这不是英文的问题,而是家庭教育和价值观念的问题。


四是政党政治常常伴随着坚定的政治立场,有点像信仰,这一点恰恰是大陆移民家庭却少的。大陆移民家庭大都是务实主义,比较容易出现“精致的个人主义”的下一代,难以出现像关慧贞这样的固执某种政治理念和立场的人。


五是大陆政治环境的因素,在群体意识上“畏惧政治”,导致第一代移民家庭非但出不了从政的人(当然语言也是问题),且他们都遏制孩子们有任何参政议政、参与社会运动的情感和志向,逼孩子们朝专业或者经商的角度去思考人生规划。


六是大陆社群集体意识和“酱缸文化”,对公众人物比较苛刻和不宽容,谁出来选,就大肆贬低、攻击,而不是积极扶持,这方面大陆的参选者像本拿比市议员王白进、多次参选的袁薇等都深有体会。这种集体思维和文化氛围,是很难鼓励人出来参选的。


七是大陆社群内部其实比大的华人社区更分裂,山头多的很,谁也不买账,那些在网上的“喷子”,觉得自己比谁都行。从精英到义工,都没有组织选战的经验,以至于到了如今,一支像样的助选队伍都组织不起来。而在港台社群,从选举策略到义工,都有成熟的人才。看看李耀华的竞选团队,就可以知道这一点。


因为筹办“加拿大传承与未来基金会“为卑诗省政府立项的”华裔加拿大人博物馆“捐款的事,我与丁果先生交流多了起来,也了解了更多丁果先生。这一次来天鹅农场,我带来了他的另外三本书《切问与近思》、《风云慧眼》和《十年磨一剑》。


阅读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来自中国上海的丁果先生之历史知识的扎实,以及其对华人族裔的拳拳之心。他将包括上面七点的文章发给我看,我深有同感,却未有他的言辞犀利。


与丁果先生交流,我作为一位研究特别是实践商业模式的人,还是要把自己定位在经济领域。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聚焦才会有明确的标签,比如我一直把致力于帮助有缘和需要的同胞提升商业模式,帮助他们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作为己任,乐此不疲。其他的方面,我始终认为优秀者更多,我能做的就是不厌其烦的倡导“善意“的理念和文化,并努力的以身作则,希望可以影响到小众的人们。


丁果先生说:如今世界处于百年变局,因着中国崛起和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的冲撞,一些具有种族歧视的所谓主流人士或者糊涂的华人精英,正在通过抹红或者抹黑的手段,孤立和妖魔化大陆移民社群,这是相当危险的倾向。


张家卫2021跨年演讲截图

丁果先生希望:“大陆第一代移民社群必须通过深刻的自我反省,通过积极的定居入籍,通过公民教育的启蒙深造,真正确立自己是“加拿大人”的身份定位,与这块土地成为“命运共同体”,与加拿大价值观融为一体。希望在接下来的三、五年里,会看到一批大陆移民家庭中的新华人站出来参政议政,与港台的华裔参政汇为一股积极的思潮,为建设加拿大做出新的贡献。”


【未完待续,明天续(十二)】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对文章内容概不负责。 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欢迎订阅

第一时间掌握华人投票联盟最新动态及信息!

WeChat Image_20210905150834.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