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北美曹先生
昨天11月3日晚,“温哥华幸福家庭群”举办了一场在线主题分享会。活动主题是:BC自由党党领竞选和华人如何参与政党建设;邀请到两位嘉宾分享这个主题,一位是参加这次党领竞选的Michael Lee李耀华先生,另一位是资深的社会达人Tung Chan陈志动先生。二位嘉宾分享精彩,与会人员收益匪浅。

这些年,各地华人参政议政的整体形势向好,这表现在:一方面各级选举中华裔候选人明显增多,另一方面华裔的低投票率问题正在引起重视并有所改善。但是,华人在参与各级、各个政党的建设中却明显不足,甚至根本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实际上,对于少数族裔来说,参与政党建设要比参与各级选举更为重要!西方政治或者说全世界各地的政治,基本上都是政党或党派政治,也就是由在选举中获得执政权的政党来实施立法和行政权(司法权相对更独立一些)。因此,国家和地方上的政策、法规等(不妨统称为国策),本质上就是出自于这些执政党的党内政策(党策)。
国策即党策!那么对于普通居民来说,尤其是少数族裔,是影响国策容易还是影响党策容易呢?答案很显然。国策是选民选出的议员们(几乎都是来自政党的党代表)制定的;而党策主要是由政党内的党员们确定的。少数族裔,意味着在人口比例或者说选民人数上是比较低的,那无疑对国策的影响力相对很有限;但少数族裔完全可以在党员比例上大幅提升,从而提高对党策的影响,也就最终提高了国策影响力。以数字为例。比如在BC省,现共有人口约520万,华裔人口60多万,占比约12%。但因为不少华裔居民没有入籍尚不是公民,所以在选民比例上肯定不足10%。不考虑华裔的投票率还相对偏低,居住又比较集中,那BC政策制定上(也即省议员选举上)的影响力也最多不过10%。BC省主要有两大政党,一个是BC自由党,另一个是NDP。
每个政党的有效注册党员人数一般不到6、7万人,真正活跃的(参加一些党内事务的)不及一半。就以全部的按15万党员计算,华裔现在是两党党员的肯定不到10%,而相对活跃的更是寥寥。这一点只要稍加观察就能一清二楚的。如果BC省华人能有3万人是这两党党员,再加上稍微活跃一些,那对党内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就在20%以上,很容易就提高了一倍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力。那再多点呢?看看印度裔、犹太裔等少数族裔就是这么成功地走过来的。再说,这里各级政党的入党条件都极其宽松和简单。
像BC自由党,14岁以上的本省居民(包括公民、永久居民、留学生、陪读父母等),都可以登记加入BC自由党。但是,不少华人对入党有误解,甚至有莫名的恐惧,这无疑大大制约了华人入党和参与政党建设的积极性。今后需要在这方面多些宣传和教育。参与政党建设,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重要之处,这就是各级议员候选人基本都是各个政党推选出来的,要么是党内专门机构选定的,要么是党员们选举出来的,包括党领——未来的总理或省长。可见,参与政党党内事务,参与党内选举的极其重要性!一句话,少数族裔选票少,多多入党影响大!在即将到来的BC省自由党党领竞选中,希望能有更多的华人参与其中,一方面借此了解如何参与政党事务,另外也要利用这次机会选出一个最具未来省长样的党领来!
【注:下面链接文章是笔者三年前写的,讨论为何李耀华输了上次党领竞选,希望他这次能如愿以偿。下文中还谈到党领选举不同于一般选举的规则,欢迎点击了解。谢谢!】让数据说话:李耀华为何输了?华人投票差在哪?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供讨论)
